在全球化的浪潮下,中餐出海已成为众多餐饮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战略。然而,想要在海外市场真正站稳脚跟,仅凭借中餐本身的魅力和国内市场的经验是远远不够的。深入开展用户调研,让产品更加贴合当地人的口味,才是中餐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。
(下图是可口可乐针对用户做的用户口味测试)

乔布斯曾指出:“我们必须从用户体验做起”
长期以来,部分中餐企业在出海时往往存在一个误区,即认为自己觉得好吃的菜品,外国人也会喜欢。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,导致一些餐厅直接将国内的菜单和烹饪方式照搬到海外,却忽略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在口味偏好、饮食习惯和文化背景上的巨大差异。比如,中国消费者普遍喜爱浓郁醇厚的口味,重油重盐重辣的菜品很受欢迎,但在欧美一些国家,人们更倾向于清淡、健康的饮食风格,过于浓重的口味可能会让他们望而却步。又如,亚洲一些国家的消费者习惯用筷子进食,而在西方,刀叉才是主流餐具,这就要求中餐在菜品的呈现和搭配上做出相应调整。
要想让中餐在海外市场获得认可,系统而全面的用户调研必不可少。首先,要了解当地消费者的口味偏好。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、线上访谈、实地走访等方式,收集当地人对不同口味、食材和烹饪方式的反馈。例如,在印度,由于宗教和文化原因,很多人是素食主义者,并且偏爱辛辣、香料丰富的食物。那么,中餐企业在印度市场就可以开发更多的素食菜品,并适当增加香料的使用,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。
除了口味偏好,还要研究当地的饮食习惯。不同国家的用餐时间、用餐方式和菜品搭配都有所不同。在法国,人们注重用餐的仪式感,一顿正餐通常包括开胃菜、主菜、甜点等多个环节,且用餐时间较长。中餐企业可以根据这种饮食习惯,设计出符合当地用餐节奏的套餐组合,同时注重菜品的摆盘和服务的规范性,以提升消费者的用餐体验。
此外,文化背景也是影响消费者对中餐接受程度的重要因素。在一些西方国家,消费者对食物的健康和营养关注度较高。中餐企业可以结合这一文化特点,强调菜品的营养搭配和健康理念,推出一些低糖、低盐、低脂的菜品,并在菜单上标注食材的营养成分,让消费者吃得放心。
当然,开展用户调研只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根据调研结果对产品进行调整和创新。这并不意味着要完全抛弃中餐的传统特色,而是在保留核心风味的基础上,进行适度的改良和优化。比如,将传统的宫保鸡丁进行改良,减少糖分和油脂的使用,增加蔬菜的比例,使其更符合当地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。同时,还可以结合当地的食材和烹饪方式,开发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新菜品,为消费者带来全新的味觉体验。
中餐出海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过程。通过深入的用户调研,了解并满足当地人的口味需求,是中餐企业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。只有以消费者为中心,不断调整和创新产品,才能让中餐在全球范围内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彩。